10岁战绩021准备上电竞培训班打职业
不期偶遇,校门网咖,三言两语,旧志英发,“他时若遂凌云志,职业赛场——乱杀”。
不知在你身边,是否也曾有过像冬瓜一样的朋友?曾几何时,在以《英雄联盟》为首的竞技游戏风头正盛时,正处于学生时代的我们,身边总上不了几个天赋异禀,水平出众的朋友。
而在他们那,似乎也总少不了一个异想天开的“电竞职业梦”。尽管如今随着媒体们的曝光,职业选手严苛的筛选流程令不少人望而却步,但在那个冲动热血的年纪里,总有人想要成为那个为梦拼搏的少年。
只是随着手机用户的逐渐增多,削减游玩门槛的手机类竞技游戏,吸引了一大批更为年轻的玩家,其中不乏许多中小学生,而随着游戏相关赛事的完善和推广,似乎也有一个相对尖锐的问题在隐隐呼之欲出——
当然,这种低龄化说的并非是那些征战过职业赛场的选手,而是台下那些梦想成为职业选手的准追梦人。
在我们的印象中,见惯了那些又菜又爱玩,擤着大鼻涕,输了满地打滚的小孩哥,而在他们中,自然也不乏一些像冬瓜一样在朋友间有天赋的选手。并且在十几岁这个较真且执拗的年纪里,职业赛场上的星光熠熠,常常能令他们捱过“七匹狼教育”,做着一个虚幻且大胆的梦:“我要成为职业选手”。
尽管如今许多的大学都开设了“电竞专业”,但对于这些低龄的孩子而言,还有些过于遥远,家长也并不会愿意让他们就此草草放弃学业。也因此在这种背景的催生下,民间诞生了许多的“电竞培训班”。
与专业院校相比,这些“电竞培训班”更像是个兴趣班。面向全社会招生,涵盖的年龄层从十岁到三四十岁不止,培训班会根据每位选手的实力将他们划分为基础班、冠军班、以及培养网红主播的网红班等等。
在课程的安排上,许多培训班都会仿照职业战队,结合基础知识培训、专业内容练习、训练赛、赛后复盘、身体锻炼、自由训练(打排位)等多个项目,累计时间加在一起,可以说这一天除了打游戏还是在打游戏。
尽管我们都将游戏视为一种娱乐,但当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日复一日的疲惫感,依然会令人觉得枯燥和艰辛。即便如此,前来训练营寻求机会的孩子依旧踏破了门槛,致使一坑难求。
毕竟相较于在排行榜上打出名堂,等着职业星探来挖,这些与职业战队有着对接输送门路的训练营,是他们难得能够主动的机会。
譬如:学习好,游戏打得也好的学生,不收。因为相对于吃青春饭的电竞,考学所能带来的机会显然更多。
家长不同意的不能收。许多前来报名的孩子,很多都处于青春期,与家庭闹了矛盾而远赴而来,其中很多都仍处于未成年。
除此以外,还有15岁以下,退学辍学半年内的学生不能收,因为这时的他们很多都处于冲动期,仍有很多机会走更好的路,切莫因为学习电竞而浪费时间。
事实上,从这些门槛的设置中你也不难看出,围绕这些孩子的关键字,其实一直都是“冲动”与“迷惘”。
青春期家庭关系间的矛盾,小圈子里的突出所造就的信息茧房,都让他们有了冲击电竞梦的幻想。但实际上,电竞圈高达90%的淘汰率就已经注定了,追梦者们的意气用事都只能算是“冲动”。
对于那些实在算不上有天赋的孩子,他们都会招来学员班的学生,用Solo中的操作,去轻易粉碎他们引以为傲的天赋,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差距。
而这其中不乏一些十一二岁的孩子,在手还没完全长开的年纪里,却已经学会了“4指操作”,也许在大部分同龄人他已经算是佼佼者了,但在电竞这条路上,那还不够。
当然,倘若孩子实在释怀不了电竞梦,他们还有一些“寒暑假”的兴趣班,让他们短期能够体验一下电竞选手的生活,但这对于那些错把执念当梦想,没有定力的三分钟热度来说,一个月也许就够了。
根据伽马数据显示,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实际销售收入为275.68亿元,同比增长4.62%,我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为4.90亿人,同比增长0.42%。随着电竞项目加入到亚运会,以及2027年即将举办的奥林匹克电子竞技运动会等事件,让电子竞技在国际与国内都有了不俗的影响力。
面对广阔的行业前景,国内的众多院校也纷纷设立了新兴的电子专业,这些学校除了极个别来自重点名校外,很大一部分都是各地区并不知名的职业院校。
在这条路上,大家看到的都是光明的未来,但在专业设立的最初,当一切都需要从混沌中理出个头绪前,孩子、家长、学校,都陷入在一种困境中。
孩子们年少无知,一心热血,爱玩的天性驱使他们选择了新兴的电竞行业,但除了玩之外,他们又对行业知识的学习缺乏耐心和认知。
至于急急忙忙设立学科的职业院校,其实许多并未能做到相应的配套设施和专业规划。看着好似网吧包间的教室,你很难不怀疑他们中的一些急于建设的目的,是为了赚钱与招生率。
B站知名的UP“敬汉卿”就曾做过一期到职业院校电竞专业中去体验的视频,孩子们除了在理论课上胡玩一通外,对于毕业后的未来,似乎充满了迷茫,面对良莠不齐的教学质量,他们中又有几个真的能够成为职业选手(从业人员)呢?
而同样于此应运而生的“电竞培训班”,便相当于一种催化行业发展的试剂。在行业下沉,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化、数据化前,我们都很难客观评价他们的实际价值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是另一种形式的“戒网瘾中心”,许多家长仍未破除对电竞的错误观念,只是迫于无奈,担心青春期孩子做傻事,所以面对执拗,不得不将他们送进来。
也许我们尚且不能推断这些电竞培训班的存在是好是坏,但至少这声直面现实的“残酷钟声”能够敲醒一个迷茫孩子。